突破技术封锁!价格直降90%,国产核磁共振仪器开始量产
2023-07-24 14:15:02
据央视,不久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研制成功并实现量产。
核磁共振技术(NMR)在医学影像中应用为磁共振成像(MRI),是继 CT 之后现代医学的又一重大发明。
受消息影响,医疗器械板块震荡走高,春立医疗涨超7%,辰光医疗、赛诺医疗等跟涨,科创板联影医疗今日高开逾5%,截止发稿涨幅收窄至2.95%。
核磁共振仪器被誉为“尖端医疗设备皇冠上的明珠”,对于心脑血管、神经和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影像诊断有重大意义,但这项技术长期被国外封锁。
美国通用电气、德国西门子电气以及荷兰飞利浦几乎垄断了全球高端核磁共振仪器的市场。
国内核磁技术崛起
价格从3000万降到290万
据了解,中国每年在这类医学仪器上的采购花费仅次于半导体和石油。
早年,国内核磁共振国产率不足5%,高端3.0T核磁共振设备更100%依赖进口。
据说一台核磁共振仪的进口价高达3000万。除此之外,维护工作还要由外国技术人员进行,每月仅维护就要1.5万美元,一旦机器因故障关机导致液氮蒸发,还得再花60万给别人维修,不然机器只能报废。
这些高昂的成本间接转嫁到病患身上,这也是早前一次10分钟不到的检查就要花费上千块的原因。
国内第一台新型的3.0T核磁共振仪的出现,打破了这个行业被垄断的局面。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终于成功研制出3.0T核磁共振仪,而且售价仅为290万元一台,相比于进口仪器设备直接降了90%以上。
据了解,第一批国产核磁共振仪器上市不久,科研团队将临床上出现的问题总结出来,逐步攻关。目前,最新一代的国产核磁共振仪器,已经完全达到了医院提出的图像质量要求。
“看病贵”的情况在国产核磁共振普及后势必会慢慢改变,有网友表示目前北京同仁医院核磁共振检查费用仅需400。
或将完成国产替代?
展望未来,我国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
科研人员表示,他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核磁共振技术,进一步优化核磁共振仪器的性能,提高成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拓展核磁共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将继续加大对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和条件。
从100%依赖进口,到硬气对西方技术说“不”,中国核磁共振仅用了不到20年时间。核磁共振仪是我国自主研发高端医疗设备里程碑事件,该设备我国具有124项专利,核心部件全部独立研发完成,它打破了国内高医疗检查费的局面,相信将来还会有更多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突破美欧封锁,实现自给自足。
除了在核磁共振的影像诊断装备上有重大突破,眼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已经研发出可以为肝脏和乳腺疾病提供早期筛查的无创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研发的为帕金森、癫痫、阿尔茨海默病提供治疗的超声神经调控重大仪器也开始进行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