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65737679

服务热线

2022年上市银行年报透露了哪些信息?

2023-05-24 09:10:15

2022年疫情形势复杂多变,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国有大行积极发挥引领作用,资产扩张速度大幅领先。在资产扩张提速的同时,2022年不同类型上市银行净息差均有明显缩窄。

资产端来看,受宽货币背景下央行流动性投放较为积极、以及经济情况不确定性背景下居民储蓄倾向加强、叠加四季度理财回流等因素影响,2022年上市银行除贷款外的其它资产增速较2021年末均有明显提升。

2022年下半年开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更为积极,充分发挥信用扩张的关键作用。其中,住房贷款占比较2021年末显著下滑,这与地产低迷、居民房企预期和信心显著走弱的现实背景相吻合。此外,在居民收入预期走弱、居民端资产负债表受损背景下,居民消费意愿亦受影响,2022年末个人贷款中消费贷、信用卡透支、汽车贷占比均有下降。对公贷款方面,以国家重点政策导向为依托,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绿色金融、普惠小微等领域是2022年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重点支持方向。

在资产质量方面,商业银行短期贷款逾期现象明显,农商行资产质量有所恶化。不同区域、行业不良贷款率的分化也进一步加剧。

证券投资方面,2022年商业银行整体增持政府债券,持债久期进一步拉长。

负债端来看,在2022年经济形势不确定性背景下下,特别是叠加理财回表的影响,居民储蓄意愿明显增强。且存款定期化趋势进一步强化,各类银行存款成本均有所提升,带动计息负债成本走高。

2022年上市银行中除锦州银行因停牌重组未按时发布业绩报告外,其余上市银行年报均已披露完毕,本文结合上市银行年报对商业银行资产配置、信贷投向、负债情况、监管指标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1.国有行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银行资产提速扩张


2022年疫情形势复杂多变,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央行通过降准、上缴利润等多方式积极合理投放流动性,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与此同时,通过调增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创设多项直达实体经济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方式直接发挥支持信贷增长的关键作用。

总体来看,2022年银行资产增速从2021年末的8.79%扩大2.21个百分点至2022年末的11.00%。其中,国有大行积极发挥引领作用,资产扩张速度大幅领先,2022年12月资产增速较2021年同期扩大5.26个百分点至13.4%。此外,城商行资产扩张亦有提速,而股份行、农商行资产增速较2021年末有所回落。

在资产扩张提速的同时,2022年不同类型上市银行净息差均有明显缩窄。

一方面,2022年1年期和5年期LPR先后累计下调15个基点和35个基点。参考上海银行披露,央行引导商业银行合理投放贷款、降低实体融资成本,信贷投放利率下降快于LPR降幅,叠加重定价效应持续释放,生息资产收益率承压。

另一方面,银行负债成本相对刚性,尽管去年9月开始国有大行带动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但整体计息负债成本还是小幅上行,其中国有行上行幅度最明显。

展望未来,参考上海银行年报的预判,“2023年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通过存款准备金率、MLF等政策工具向信贷市场传导,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体经济、居民消费的融资成本,强化对重点领域结构及定价要求,预计2023年信贷市场利率仍可能继续下降,叠加重定价效应持续释放,银行业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2.银行资产:贷款占比略有下降,主要生息资产收益率下行


仅从上市银行(剔除锦州银行)角度观察,受宽货币背景下央行流动性投放较为积极、以及经济情况不确定性背景下居民储蓄倾向加强、叠加四季度理财回流等因素影响,2022年上市银行除贷款外的其它资产增速较2021年末均有明显提升。其中,同业投资和现在及存放央行资产增速扩大最为显著。

从占比来看,证券投资和同业资产占比较2021年末明显提升,现金资产占比则呈现被动下降。而2022年上市银行贷款增速和贷款资产占比较2021年末均略有降。

生息资产中,贷款、证券投资收益率均有所下行,带动生息资产收益率总体回落。央行存放和同业投资收益率相比2021年末小幅抬升。

我们主要围绕贷款和证券投资进一步分析银行的资产配置。

2.1. 贷款投向:信贷积极投放指向先进制造业,个人住房贷款明显下降

2022年下半年开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更为积极,充分发挥信用扩张的关键作用。

(1)分贷款类型:个人加杠杆意愿低迷,企业贷款投放积极。

2022全年商业银行投放公司贷款与票据贴现占比较2021年末明显提升,个人贷款占比下降。其中,票据贴现占比创2016年以来最高,部分原因在于政策支持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实体经济,而实体融资总需求依然偏弱,商业银行通过票据冲贷以满足规模管理。

个人贷款方面,2022年个人贷款主要构成中的住房贷款占比较2021年末显著下滑,这与地产低迷、居民房企预期和信心显著走弱的现实背景相吻合。此外,在居民收入预期走弱、居民端资产负债表受损背景下,居民消费意愿亦受影响,2022年末个人贷款中消费贷、信用卡透支、汽车贷占比均有下降。

(2)分区域:信贷投放的东西分化有所加剧。

由于各银行业务所覆盖的区域各有偏重,且不同银行在区域的划分口径上有所差异,我们在上市的国股行(基本实现全国展业)中选择披露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中西部等重点地区的部分银行进行对比。

国有行:中西部地区占比最高且略有提升,近五年均维持在35%左右。2022年国有行在长三角地区占比余额提升最为明显,2022年底占比21.7%,与2021年末相比提升0.39个百分点。此外,国有行在珠三角贷款余额占比提升0.17个百分点至15.67%。

股份行:长三角地区占比最高,且近五年来持续增长,2022年占比扩大0.77个百分点至27.66%。此外,除对中西部贷款余额占比稍有下降外,股份行对珠三角、环渤海的贷款余额占比也有所提升。

从边际变化来看,信贷投放的东西分化有所加剧。2022年样本银行对长三角地区信贷投放力度明显强化、而对中西部地区支持力度似乎有所减弱。

(3)分行业

梳理主要银行对2022年信贷投放的总结回顾来看,以国家重点政策导向为依托,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绿色金融、普惠小微等领域是2022年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重点支持方向。

从数据上观察,2022年全年上市银行新增贷款主要流向了制造业、租赁/商业服务与贸易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电热燃气水生产和供应业等,2022年下半年主要新增贷款流向趋势与上半年保持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2022全年金融业新增贷款占比有显著提升、商业银行对房地产业新增贷款占比较2021年末亦有回升。

从存量角度观察,与2021年末对比,2022年其它行业、金融业、制造业的贷款余额占比分别提升1.18、0.8和0.3个百分点,租赁、商业服务与贸易业以及电热水的生产与供应业存量贷款占比基本持平,其它各行业贷款余额占比有所回落。

在地方融资平台口径下,从部分银行披露数据来看,截止2022年末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广义口径风险业务余额较去年同期均有上升,但全年同比增速有所降低。

展望2023年,参考兴业银行的披露:考虑到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化解有明确的政治纪律要求、系统性的政策支持、合理的期限安排,在房地产支持措施、盘活存量资产措施、“稳增长”措施和积极财政政策等各项政策措施支持下,预计地方政府财力压力将较上年缓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将逐步收敛。

招商银行:2023年,本公司将继续按照“优选区域、择优支持、合规运作、强调自偿”的总体策略,一是支持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开前门、堵后门”,在确保叙做方式合规的基础上,正确认识政府在企业、项目中的角色和责任,严格落实各项监管政策,坚决打消政府兜底思维,秉承商业化原则开展授信;二是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政府债务和人口流入情况,予以差异化的支持,重点支持列入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规划建设项目;三是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政府债务管理的各项政策要求,严密排查隐性债务风险,并要求各经营机构严禁新增或参与虚假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四是根据项目和客户经营性现金流对自身债务的覆盖程度,优选业务,聚焦优质项目类资产。

2.2. 资产质量:短期贷款逾期现象明显,农商行资产质量有所恶化

2022年全年上市银行贷款逾期占比较2021年末有所回落。分银行类型看,国有行逾期贷款占比稍有增加,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逾期贷款占比下行。城商行逾期贷款占比仍受哈尔滨银行(2022年报逾期贷款占比18.72%)拖累,剔除哈尔滨银行后城商行逾期贷款占比下行最为明显。

从逾期贷款期限结构来看,截至2022年末,3个月以内逾期贷款占比大幅上升,相较2021年末提高4.5个百分点。据兴业银行披露,逾期指标上升系信用卡逾期增加较多,受居民收入不稳定的经济压力影响,2022年新增短期贷款逾期情况略有恶化。

从关注类贷款占比和非正常贷款(不良+关注)占比来看,农商行资产质量有所恶化,非正常贷款比率2022年末比2021年末增加0.57个百分点。此外,城商行、国有行非正常类贷款占比下降,股份行非正常类贷款占比基本维持稳定。

仅从五级资产分类视角的不良贷款率分析,2022年全年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整体下行。分银行来看,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不良率明显降低,农商行不良率则有所上行。其中,盛京银行、哈尔滨银行、青农商行、广州农商行、江西银行披露的不良贷款率超过2%。

分区域分布看,我们依旧以上市的国股行(基本实现全国展业)中选择披露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中西部等重点地区的部分银行为样本。观察贷款不良率的区域分布情况,2022年长三角、环渤海、中西部地区贷款不良率均为近五年来最低,而珠三角贷款不良率上升明显,相比2021年末上升0.31个百分点。

参考中信银行披露,2022年下半年不良贷款区域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与上半年保持一致,即珠三角及海峡西岸地区个别大额客户出现风险降级不良、环渤海及西部地区不良资产处置力度较大。两相对比凸显了不同地区贷款不良率的分化。

分业务类型看,以国股行为例,上市银行公司贷款不良规模和占比均有所下降,个人贷款、海外及子公司的规模和占比则有所上升。

分行业看,以上市国股行为例,不良贷款中的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交运仓储和邮政业占比均较2021年末明显下滑,房地产业、商业服务与贸易业不良贷款占比则有所提升。

参考招商银行、兴业银行、邮储银行等披露,在2022年经济增长放缓、宏观经济去杠杆、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布局调整等因素影响的背景下,个别地区、个别行业信用风险持续释放,如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公司的风险暴露与释放导致不良率有所升高。

2.3. 证券投资:债券投资久期拉长

银行证券投资主要包括两类:一是直接的、标准化的债券投资, 二是对资管产品投资(如公募基金、理财、非标、资管计划、ABS等,统称结构化主体)。

整体来看,2022年股份行、城商行提高了对标准化债券的投资,国有行、农商行对债券的投资略有降低,各类银行对资管产品的投资均有所下降。(其中紫金银行2022年未披露证券投资情况)

标准化债券配置种类方面,2022年下半年商业银行投资政府债券占比环比略有下降,金融债券(包含同业存单)和企业债券占比上升。全年来看,对比2021年末,商业银行整体增持政府债券,金融债和企业债投资占比下降。

从债券投资期限来看,以工行和农行为例,2022年两家银行均提高了对5年期以上债券的配置、降低了1-5年期债券的配置,全年来看长久期债券更受银行偏好。

参考招商银行在2022年年报中的策略披露来看,对于人民币债券投资,本公司基于2022年初对债市利率震荡下行的总体判断,在上半年主动加大投资力度,配置账户保持高仓位,适时拉长久期,进一步提升信用债主体资质,优化组合结构,并通过持续波段操作和适度的杠杆策略,增厚投资收益,下半年适时减仓并逐步缩短久期,锁定收益。

资管产品方面,2022全年来看商业银行持有公募基金占比大幅提升,持有理财、资管和信托以及ABS的占比下降。更细致地观察,上市银行对ABS的投资在2022下半年占比环比有所提升。


3.银行负债:存款带动计息负债成本提高


2022年银行负债中存款占比持续提升,受存款成本增加影响,尽管债券、央行借款、同业负债计息成本均保持稳定甚至小幅降低,全年上市银行平均计息负债成本有所提高,相比2022年末提升4bp。

在吸收存款方面,上市银行计息负债中存款占比环比提升,具体到存款结构来看,个人存款增速上升、公司存款增速下降。2022年经济形势不确定性下,居民储蓄意愿明显增强,特别是叠加理财回表的影响,进一步印证了居民对避险的偏好。

更具体来看,2022年存款定期化趋势进一步强化,助推各类银行存款成本都有所提升。其中,国有行、股份行提升较为明显。参考招商银行年报披露,“因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企业资金活化程度未有明显改善,企业结算等对公活期存款派生渠道受限,资本市场扰动及居民的储蓄需求特别是中长期定期存款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使得定期存款呈现较快增长态势。”

2022年商业银行整体应付债券、同业负债成本率均有所下降,与市场利率走势基本相符。其中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负债成本压力有所缓解,国有行则明显承压。

从同业负债监管角度考虑,如果将同业存单包含进同业负债,统计的58家银行中,相比2022年上半年有31家同业负债占比上升,其中,兴业银行同业负债占比超过1/3,民生银行、天津银行、厦门银行三家银行同业负债占比超过30%。


4.小结


2022年疫情形势复杂多变,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国有大行积极发挥引领作用,资产扩张速度大幅领先。在资产扩张提速的同时,2022年不同类型上市银行净息差均有明显缩窄。

资产端来看,受宽货币背景下央行流动性投放较为积极、以及经济情况不确定性背景下居民储蓄倾向加强、叠加四季度理财回流等因素影响,2022年上市银行除贷款外的其它资产增速较2021年末均有明显提升。

2022年下半年开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更为积极,充分发挥信用扩张的关键作用。其中,住房贷款占比较2021年末显著下滑,这与地产低迷、居民房企预期和信心显著走弱的现实背景相吻合。此外,在居民收入预期走弱、居民端资产负债表受损背景下,居民消费意愿亦受影响,2022年末个人贷款中消费贷、信用卡透支、汽车贷占比均有下降。对公贷款方面,以国家重点政策导向为依托,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绿色金融、普惠小微等领域是2022年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重点支持方向。

在资产质量方面,商业银行短期贷款逾期现象明显,农商行资产质量有所恶化。不同区域、行业不良贷款率的分化也进一步加剧。

证券投资方面,2022年商业银行整体增持政府债券,持债久期进一步拉长。

负债端来看,在2022年经济形势不确定性背景下下,特别是叠加理财回表的影响,居民储蓄意愿明显增强。且存款定期化趋势进一步强化,各类银行存款成本均有所提升,带动计息负债成本走高。

风 险 提 示

宏观环境不确定性,监管政策不确定性,金融风险超预期蔓延

注:本文为天风券股2023年5月24日研究报告:《2022年上市银行年报透露了哪些信息?》,报告分析师:孙彬彬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6090003

本资料为格隆汇经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未经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方法修改、翻版、分发、转载、复制、发表、许可或仿制本资料内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料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本资料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资料授权发布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本平台不是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资料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或发布本资料内容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本资料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