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拐点”初现
2023-04-19 09:47:55
4月18日,财政部公布2023年一季度财政数据, 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341亿元,同比增长0.5%;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915亿元,同比增长6.8%。
一、点评:财政收入增速拐点初现、或对后续支出形成支撑,支出维持较高强度、基建科技类支出再提速
广义财政收入拐点初现,一般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均边际改善。3月,广义财政收入同比增长0.2%,较1-2月提升近5个百分点;从预算完成进度来看,一季度广义财政收入预算完成度近25%,略高于2022年同期水平。地方财政收入边际修复更为明显,3月地方一般财政收入累计同比增长5%,较1-2月的2%提升近3个百分点,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累计同比下滑23.6%,较1-2月26%的降幅有所收窄。
受土地财政支出和专项债支出错位影响,政府性基金支出下滑,拖累广义财政支出放缓。2023年3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下降20%、较1-2月11%的降幅走阔超9个百分点,主因土地出让相关支出增速下滑,3月土地财政支出同比下滑17%、较1-2月降幅进一步走阔;而专项债支持力度下滑,多缘于 2022年3月专项债对政府性支出支持集中放量。从收入端来看,当前土地出让收入领先指标百城土地成交总价已回暖,或推动后续政府性基金收入加速修复。
广义财政靠前发力的同时,对基建项目、产业发展等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2023年3月一般财政支出中,基建类、科学技术类支出均加码,同比增长4.3%、14.5%,较1-2月进一步提速;地方新增专项债亦靠前发力,一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达35.7%,重点支持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的市政产业园项目;地方重大项目也呈类似特征,产业类重大项目占比提升至近六成,其中,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加速布局。
重申观点:伴随着财政收入增速拐点初现,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基建、产业支持力度,经济可以更加“乐观”些。收入端改善下,财政支出后续有望进一步加快,“准财政”等储备政策亦可续力,全年财政持续性有保障。财政支出重点加大对基建、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或可阶段性对冲有效需求不足,推动新时代“朱格拉周期”加速。
二、常规跟踪:广义财政收入边际改善,支出放缓主因土地财政支出拖累和专项债错位使用影响
一般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均边际修复,促使广义财政收入明显增长。2023年3月,广义财政收入同比增长0.2%、较1-2月的-5%明显改善;其中,一般财政收入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5.5%、较1-2月的-1.2%明显增长,3月预算完成度为7.7%、与过往同期相比处于较高水平;政府性基金收入边际修复,3月同比下降17.5%、较1-2月24%的降幅收窄近7个百分点,3月预算完成度为5%,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政府基金支出放缓,拖累广义财政支出强度下滑。2023年3月,广义财政支出当月同比下降1.4%、较1-2月下滑超3个百分点;其中,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下降20.2%,降幅较1-2月同比走阔近9个百分点,或主因2022年同期高基数效应,以及政府性基金收入拖累,从预算完成进度看,3月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完成度为7.3%,处于过往同期较高水平;一般财政支出维持较高强度、同比增长6.5%,3月预算完成度7.8%,高于过去三年同期支出进度。
风险提示
政策效果不及预期,疫情反复。
报告正文
一、点评:财政收入增速拐点初现、或对后续支出形成支撑,支出维持较高强度、基建科技类支出再提速
广义财政收入拐点初现,一般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均边际改善。3月,广义财政收入同比增长0.2%,较1-2月提升近5个百分点;从预算完成进度来看,一季度广义财政收入预算完成度近25%,略高于2022年同期水平。地方财政收入边际修复更为明显,3月地方一般财政收入累计同比增长5%,较1-2月的2%提升近3个百分点,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累计同比下滑23.6%,较1-2月26%的降幅有所收窄。
受土地财政支出和专项债支出错位影响,政府性基金支出下滑,拖累广义财政支出放缓。2023年3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下降20%、较1-2月11%的降幅走阔超9个百分点,主因土地出让相关支出增速下滑,3月土地财政支出同比下滑17%、较1-2月降幅进一步走阔;而专项债支持力度下滑,多缘于 2022年3月专项债对政府性支出支持集中放量。从收入端来看,当前土地出让收入领先指标百城土地成交总价已回暖,或推动后续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加速修复。
一般财政继续加大对基建投资和科技产业等支持。2023年3月一般财政支出中,城乡事务、农林水与交通运输等基建类支出进一步加力、同比增长4.3%、较1-2月的3%增速进一步加力;科学技术类支出同比增长14.5%,较1-2月的3.9%提升超10个百分点;全年一般财政支出预算中,除了社保就业、卫生健康维持刚性外,基建类支出增速较2022年提升近2个百分点;推动产业发展的科学技术支出力度亦有增强、同比增长6.2%,较2022年提升超1个百分点。(详见《经济可以更“乐观”些,来自财政的“加力”》)
地方新增专项债靠前发力,重点支持产业配套设施建设。2023年地方新增专项债额度提升下,发行进度依旧较快,1-3月发行进度35.7%,其中,近34%资金投向市政产业园项目、重点支持产业配套设施建设。与专项债类似,地方重大项目中,产业类项目数量占比进一步提升;可比口径下,产业发展类项目数量占比达59%、较2022年提升近5个百分点;其中,战略新兴产业加速布局,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项目占比明显提升。(详见《央、地领导密集调研,透露的信号?》)
重申观点:伴随着财政收入增速拐点初现,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基建、产业支持力度,经济可以更加“乐观”些。收入端改善下,财政支出后续有望进一步加快,“准财政”等储备政策亦可续力,全年财政持续性有保障。财政支出重点加大对基建、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或可阶段性对冲有效需求不足,推动新时代“朱格拉周期”加速。
二、常规跟踪:广义财政收入边际改善,支出放缓主因土地财政支出拖累和专项债错位使用影响
一般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均边际修复,促使广义财政收入明显增长。2023年3月,广义财政收入同比增长0.2%、较1-2月的-5%明显改善;其中,一般财政收入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5.5%、较1-2月的-1.2%明显增长,3月预算完成度为7.7%、与过往同期相比处于较高水平;政府性基金收入边际修复,3月同比下降17.5%、较1-2月的24%降幅收窄近7个百分点,3月预算完成度为5%,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低基数效应与留抵退税剩余空间较少,使得3月一般财政收入改善明显。2023年3月,一般财政收入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5.5%,较1-2月的-1.2%明显回暖;税收收入为主要拉动项,3月同比增长5.6%,较1-2月的增速-3.4%明显好转;税收回暖主因低基数效应与当前留抵退税空间不多,使得3月增值税收入同比增长32.1%,较1-2月的6.3%提升超20个百分点。非税收入进一步回落,3月同比增长5%、较1-2月的16%下滑近9个百分点。考虑到基数效应,从一般财政收入进度看,3月一般财政预算完成度达7.7%,处于过往同期预算完成度较高水平。
土地出让收入边际修复,带动政府性基金收入。2023年3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17.5%、降幅较1-2月24%的降幅收窄近7个百分点;土地出让收入拖累放缓下,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边际修复、同比下降18.8%,较1-2月降幅收窄近7个百分点%,;从预算完成进度来看,3月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完成度为4.7%,相较2022年同期预算完成度有所提升;随着百城土地市场成交回暖,后续政府性基金收入或加速修复。
高基数效应下,政府基金支出放缓,拖累广义财政支出强度下滑。2023年3月,广义财政支出当月同比下降1.4%、较1-2月的支出增速提升下滑超3个百分点;其中,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下降20.2%,降幅较1-2月同比走阔近9个百分点,或主因2022年同期高基数效应,以及“以收定支”下年初政府性基金收入对支出造成一定拖累,从预算完成进度看,3月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完成度为7.3%,处于过往同期较高水平;一般财政支出维持较高强度、同比6.5%,3月预算完成度7.8%,高于过去三年同期支出进度。
疫情防控优化下,一般财政中的卫生健康支出明显放缓、基建、科技类支出进一步提速。3月一般财政支出同比增长6.5%;其中,卫生健康支出明显下滑,3月同比下降1.7%、明显低于1-2月的支出增速23%;基建类支出加力,3月农林水支出维持较强力度、同比增长10.3%,城乡社区支出提速,3月同比增长3.7%、较1-2月支出增速提升近2个百分点;从支出占比看,2023年3月基建、科技支出占比亦有提升,分别达19.6%、4,1%。
风险提示
1、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债务压制、项目质量、疫情反复等拖累稳增长需求释放;房企债务、居民购房意愿等,继续拖累地产投资和销售。
2、疫情反复的干扰。疫情反复对线下活动,尤其是消费和服务业的抑制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