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受国际油价上涨带动,A股油气股开盘活跃,截止发稿,中油工程涨停,中国海油、通源石油涨超4%,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恒泰艾普、石化油服等跟涨。
港股方面,截至发稿,联合能源集团涨近4%、中海油涨超3%,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石油股份涨超2%。
消息面上,在欧佩克+的减产行动后,石油市场正迅速“回暖”,从3月底79.93美元升至如今的80美元上方,继周二上涨后,昨夜美油布油再度涨超2%。同时,俄克拉何马州关键仓储中心库欣的原油库存再次下降,俄罗斯石油出口出现疲软迹象,以及伊拉克库尔德斯坦的管道供应中断。
此外,昨日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发布会上表示,全力提升能源安全保障水平。一方面,增强化石能源兜底保障能力,发挥好煤炭“压舱石”作用,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确保国内原油产量长期稳定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自给率不低于50%。
截至12日收盘,WTI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73美元,涨幅为2.12%,收于每桶83.26美元,创今年以来最高合约收盘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72美元,收于每桶87.33美元,涨幅为2.01%。
原油“多空大战”进入胶着阶段
今年以来,市场担忧全球经济增速放缓,3月美欧银行业危机爆发,投资者预计信贷条件收紧,从而导致经济衰退,恐慌担忧加剧,空头加码做空原油,引发原油“多空大战”。
回顾来看,3月中旬油价重挫,触及15个月低点,其中WTI原油期货一度创下2021年12月中旬以来盘中低点,至67.62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也创下2021年12月中旬以来低点,至73.65美元/桶。上期所原油期货夜盘时段一度跌穿500元人民币。“多空大战”中,空头取得第一回合胜利。
在4月2日,以沙特为首的OPEC+((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出人意料地宣布集体“自愿”减产,合计减产幅度超160万桶/日,将从5月生效并持续至2023年底。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还表示,将石油日均减产50万桶的措施延长至2023年年底。
欧佩克意外宣布减产石油,投资者看多石油情绪大幅升温。根据ICE的数据,OPEC+在抗击空头上取得了成功。截至4月4日当周,基金经理们削减了29118个布伦特原油空头合约,这是自2020年以来的最大减持幅度。按百分比计算,上周布伦特原油空头合约剧减46%,是自2011年以来的最大降幅。
光大证券认为,OPEC+减产计划的实际减产量可达114万桶/日,结合此前200万桶/日的产量基准下调,OPEC+持续对原油市场施加有力的影响,油市将在供给方产量控制下持续震荡,看好油价中枢维持高位。
油价后市怎么看?
对于油价是否会持续攀升,市场分歧开始加大。美国提高了原油产量,在过去一年里,美国原油日产量增加了100多万桶。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 2月公布的数据,沙特原油产量最近的高点出现在去年9月,自那以来,沙特原油日产量已减少了56万桶,至1050万桶左右。伊拉克、阿联酋和科威特也各自将原油日产量削减了10万多桶。但报道同时指出,自去年9月以来,尼日利亚的日产量增加了35万桶,达到130万桶。
自去年9月以来,哈萨克斯坦的石油日产量增加24万多桶,该国的石油生产从此前的供应中断中恢复过来。
瑞银集团大宗商品分析师斯图诺沃在谈到上述额外供应时说:“这已对原油市场产生了影响。”他预计尼日利亚和哈萨克斯坦的石油产量不会进一步大幅上升,称这两国的石油产量正接近产能水平。
EIA公布月度短期能源展望报告,报告显示,预计2023年布伦特原油价格为85.01美元/桶,之前预计为82.95美元/桶;预计2024年为81.21美元/桶,之前预计为77.57美元;预计2023年WTI原油价格为79.24美元/桶,此前预期为77.1美元/桶;预计2024年WTI原油价格为75.21美元/桶,此前预期为71.57美元/桶。
中信期货研报指出,4月12日发布美联储议息会议纪要显示,3月与会者曾一度考虑暂停加息;近期各种表态显示对于后续加息路径存在不同意见。如果5月议息会议后逐渐停止加息,将对下半年海外经济和油品需求预期形成提振。
总体来看,分析指出,油价受益于美联储结束加息周期乐观预期,且IEA表示全球石油市场可能在下半年吃紧,加之地缘紧张,短期有望上冲85美元/桶关口,日内交易关注OPEC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