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盘,医药相关个股表现活跃,A股市场上,医药商业板块领涨,医药电商、中药、新冠治疗、新冠检测等板块跟随上涨。个股层面上,重药控股、瑞康医药、中国医药、第一医药、众生药业、大理药业、合富中国涨停,盘龙药业涨超8%,上海凯宝涨超7%,以岭药业、精华制药、雅本化学涨超6%,迪安诊断等跟涨。
港股市场上,腾盛博药涨超27%,三叶草生物涨超5%,神威药业涨超4%。
国内疫情复现
“最强免疫突破者”奥密克戎BA.5来袭
近段时间,国内多地疫情复发。据通报,7月10日,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例和无症状感染者63例,其中6例确诊病例和62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1例和无症状感染者8例,其中10例确诊病例和8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北京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为隔离观察人员);深圳在隔离观察的密接人员排查中发现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病例;安徽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例(宿州市泗县),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0例(宿州市泗县)。此外,江苏、河南、山西、广东中山、甘肃、福建等多地出现零星确诊病例。
最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出现了传染性更强的奥密克戎BA.5变异株,一开始先是西安报道了相关确诊病例,随后,北京、上海也出现感染病例。北京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对7月5日通报的感染者1至3的标本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病毒均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分支;上海浦东新区也在7月8日报告了1例社会面感染者感染的病毒为奥密克戎BA.5.2.1变异株。
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自然》杂志的研究显示,在全球引起新感染激增的BA.4和BA.5等最新奥密克戎亚变种,要比以前的变种更容易避开疫苗和大多数抗体治疗。
新冠疫苗传来利好
疫情反复,疫苗研发和商用积极推进的迫切性增加。近日,全球唯一一款获得美国、英国及欧盟等多地区授权的,用于新冠暴露前预防的药物运抵海南。这款由阿斯利康(AZN.US)研发的中和抗体Evusheld(恩适得)已完成入境特殊物品审批,Evusheld可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使用,尚不能使用医保结算,一次性注射两针价格为13300元。
面对来势汹汹的BA.5 变异株,今日股价大涨的腾盛博药(02137.HK)公告称,旗下控股公司腾盛华创的长效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在中国商业化上市。该联合疗法对于奥密克戎BA.5亚型变异株和很多地区还在流行的奥密克戎BA.2亚型变异株都会保持有效性。
据悉,目前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的经销商有3家,公司方面也正在沟通储备事宜。定价方面,综合考虑剂量、药物经济学价值等多方面因素,目前这款药物在中国的价格将在1万元以内。
三叶草生物(02197.HK)公告称,公司新冠候选疫苗SCB-2019作为同源加强针,显示出对奥密克戎的强烈交叉中和作用,接种第三针后,疫苗对BA.2亚变体的中和抗体水平比接种前提高了19倍,对BA.1亚变体的中和抗体水平提升了12倍。
对于BA.5的检测,达安基因(002030.SZ)在互动平台表示,针对新冠BA.5毒株,已和本公司产品的检测位点进行了比对分析,本公司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检测区域内未发生影响检测的突变,可检测出BA.5毒株,不会出现脱靶漏检的情况.。
优宁维(301166.SZ)在官微发布消息,优宁维研发中心的Starter公司现推出新冠变异株Omicron抗原和猴痘病毒抗原蛋白现货及大包装定制服务。新上线的新冠变异株Omicron抗原,包括BA.2 RBD、BA.4&BA.5 RBD、BA.4 N蛋白、BA.2&BA.5 N蛋白。
医药板块怎么布局?
医药作为防御板块,叠加上半年跌幅较大,下半年或迎来布局时刻。东吴证券认为,医药当前性价比较高,上涨趋势明显:
其一中报确定性高,尽管2022年Q2或许将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可预期Q3将会加速增长,尤其是消费医疗领域;其二医药标配约8%,全基配置比例约4%,严重低配;其三医药板块尽管有所反弹,估值仍为约近十年最低。从市场表现看,前期跌幅大、且机构容易重仓的大市值公司股价较强,例如长春高新、智飞生物、恒瑞医药等。
消费医疗为持续主线原因:
其一消费医疗成长性与政策免疫性;其二疫情有效控制,消费复苏趋势明显;其三经历了近一年市场调整,消费医疗个股估值比较具有吸引力;其四从筹码结构看,经历长期下跌医药基金持仓比例较低,其它重要子板块资金流向消费医疗板块。
天风证券杨松团队认为,新冠疫情再次反复,对于企业的经营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站在当前时点,市场已部分反应了国内新冠疫情反复所带来的业务影响,部分行业龙头公司从估值角度已相当具备性价比,且在业务层面有望取得积极进展。建议投资者关注五大交易机会:
1)创新药链条——医保谈判趋向宽松:从医院收入拆分看,预计创新药和医疗服务是医保主要鼓励方向。2022年医保目录调整,国家医疗保障局首次对外公布谈判续约规则,为创新药提供新机遇;
2)医疗服务——医疗服务价格上调:各地加速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升有望成为未来2-3年改革主线;
3)中药——中药鼓励政策落地:业绩兑现及估值性价比为首要考虑因素,竞争格局将是企业价值的核心筛选要素,中医药鼓励政策将推动行业进一步发展;
4)风格配置——科创板&港股:科创板医药行业业绩持续高速增长,业绩兑现+兑现度+性价比三维度筛选个股;
5)消费医药——疫情后消费复苏:预计二季度末开始逐渐恢复,长期趋势向好。
个股层面:
创新药产业链:百济神州、贝达药业、信达生物(H)、恒瑞医药、建议关注荣昌生物、康方生物(H);
医疗服务:国际医学、三星医疗、海吉亚医疗(H)、爱尔眼科、通策医疗、锦欣生殖(H);
中药:济川药业、同仁堂、健民集团、羚锐制药、固生堂(H)、建议关注以岭药业、华润三九;
风格配置:南微医学、诺唯赞、纳微科技、海尔生物、建议关注特宝生物、心脉医疗、海泰新光、微创医疗、惠泰医疗、键凯科技;
消费医药:爱博医疗、华东医药、建议关注长春高新、欧普康视